全  国  客  户  服  务  热  线
0371-63690092

农技||谈“霉”色变,小麦病害中的头号“通缉犯”赤霉病,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?!

发表时间:2021-09-30 15:46
农技||谈“霉”色变,小麦病害中的头号“通缉犯”赤霉病,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?!

近年来小麦赤霉病成为小麦病害中的头号“通缉犯”,农民可谓是谈“霉”色变。小麦赤霉病严重影响作物产量,一般减产10%~20%,严重时达80%~90%

警告!警告!2018年小麦赤霉病偏重流行!不得不防!



1.发生地区


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于全世界穗期多雨、气候潮湿地区,其中安徽和江苏沿淮及其以南、湖北江汉平原等麦区大流行风险高,长江中下游其他麦区和黄淮南部麦区有偏重流行的风险,黄淮北部、华北南部、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有中等流行的可能。




2.小麦赤霉病菌产生的毒素 


小麦赤霉病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,如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(DON)、雪腐镰孢菌烯醇(NIV)、玉米赤霉烯酮等多种毒素。DON可导致动物拒食,食用后可导致呕吐(也称“致呕毒素”),还可导致作物免疫下降和致畸。玉米赤霉烯酮可导致怀孕母畜流产。我国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小麦和玉米中DON的限量指标为1 mg/kg。


3.病害加重的原因


菌量:长江中下游地区,常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,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在2%~10%,高于1%的流行指标。


品种抗病性:宁麦、扬麦和镇麦系列等为较抗品种,其它多数为感病品种。


抽穗扬花期的气候条件:气温在15℃以上的连续2~3个阴雨日,病害就可能流行。目前小麦田间的群体量加大,田间的郁闭度高,冠层的湿度较高,会加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。


另外,近几年小麦播种期逐渐推后,成熟期随之推迟,造成后期温度条件更易诱发赤霉病。


4.小麦赤霉病菌的化学型


根据产毒素类型的差异可分为3个化学型:3-AcDON、15-AcDON和NIV化学型,其中,3-AcDON化学型菌株致病力和产毒能力最强。

我国来自温暖地区的小麦赤霉病菌为3-AcDON型,来自冷凉地区的赤霉病菌一般为15-AcDON。淮南和沿淮麦区主要以3-AcDON为主。


5.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


农业防控:由于小麦种植轮作无法实现,田间群体密度难以下降。建议适期播种,避免过迟播种。改进秸秆还田技术,减少土表的秸秆残留。


抗性品种:抗性品种可降低后期防治压力。国家区试感病品种一票否决。江苏小麦审定要求为:淮南地区、沿淮南部地区尽量选用中抗品种,淮北地区不要选择高感品种,尽量选用抗性品种。


6.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控,己足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技术:


1、小麦孕穗至扬花初期已足50克/亩喷治,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高,同时兼治锈病、白粉病。(北方:山东、河南、陕西己足20-25克/亩防治赤霉病)


2、第一次药后,如5-7天遇到阴雨天气,己足50克/亩再防治一遍。